2025年3月21日,在第25 个“世界睡眠日”到来之际,安徽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联合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蜀山区三里庵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园新村竹荫里社居委等多家医疗机构及社居委,共同承办了一场以“睡眠健康,优先之选”为主题的公益活动。活动通过多学科联合义诊、科普宣教、病房开放日以及睡眠科普知识直播等多种形式,累计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发放科普手册600余份,有力推动了睡眠健康知识在基层的普及。
多学科联合义诊:聚焦心理与睡眠协同干预
活动当天,在合肥市西园新村竹荫里社居委湖心岛广场,由睡眠障碍科、精神科、神经内科等9个领域的专家组成的诊疗团队,为200余名市民提供了免费的健康咨询及诊疗服务。专家们针对市民们的睡眠问题,结合各自的专业领域,给出了专业的解答和治疗建议。特别是对于那些既存在心理困扰又伴有睡眠障碍的市民,专家们着重强调了“心身同治”的重要性,指出解决心理问题对于改善睡眠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场的市民们纷纷表示,通过专家们的详细解答,他们对自身的睡眠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获得了极具价值的治疗建议。
科普宣教立体推进:线上线下联动惠民生
在健康宣教环节,线上通过“健康安徽”公众号发布了《高质量睡眠 vs 长时间睡眠:哪个更重要?》一文;“合肥卫生”公众号则推送了《你以为的睡眠“常识”,其实很可能是认知误区》《走着路突然睡着了?要警惕这种罕见病症!》等科普文章,旨在普及健康睡眠知识,帮助大众了解常见的睡眠疾病。
线下则通过病房开放日活动,邀请广大市民走进安徽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委所在单位——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的睡眠障碍科及睡眠监测中心。市民们得以亲身体验睡眠监测设备,直观地了解自己的睡眠状况;同时,他们还体验了多种非药物睡眠治疗方法,从而更加客观地认识睡眠检测及治疗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对睡眠健康的重视程度。
数据赋能管理:构建区域防治新体系
安徽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下一步将启动“睡眠健康管理平台”建设,平台计划设置高危人群预警模块,通过智能算法分析就诊记录中的失眠相关主诉,标记重点人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朱道民教授表示:“今年将在合肥试点‘社区-专科’双向转诊机制,计划培训30名基层医生掌握睡眠疾病并筛查技能,以提高社区失眠障碍的识别率。”
深化体系建设:探索长效服务机制
安徽省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将持续推进三大重点任务:一是与主委单位密切配合,完善“心理-睡眠”联合门诊建设,年内新增3个区县级诊疗站点;二是开展睡眠健康“进校园、进企业”专项行动,编制青少年睡眠管理指南;三是建立精神专科医院睡眠诊疗联盟,推动优质资源下沉。通过系列举措,力争到2027年实现合肥市社区睡眠健康服务全覆盖,为构建全域联动的睡眠健康管理模式提供实践范本。
本次公益活动通过专科联盟联动、技术下沉基层、数据驱动管理等创新实践,切实提升群众睡眠健康素养。分会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深化多学科协作,为守护全民心理健康与睡眠质量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