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文献 > 内容

【古方今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去节,四两(9g)  杏仁去皮尖,五十个(9g)  甘草炙,二两(6g)  石膏碎,绵裹,半斤(18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有汗或无汗,咳逆气急,甚则鼻扇,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

【方解】方中麻黄辛温,宣肺平喘,解表散邪。《本草正义》曰:“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是为治外感第一要药。虽曰解表,实为开肺;虽曰散寒,实为泄邪。风寒固得之而外散,即温热亦无不赖之以宣通。”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热以生津。二药相伍,一以宣肺为主,一以清肺为主,合而用之,既宣散肺中风热,又清宣肺中郁热,共为君药。石膏倍于麻黄,相制为用。全方主以辛凉,麻黄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杏仁苦温,宣利肺气以平喘咳,与麻黄相配则宣降相因,与石膏相伍则清肃协同,是为臣药。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防石膏寒凉伤中,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为佐使药。四药相伍,辛温与寒凉并用,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凉遏。

现代应用

1.小儿支气管肺炎:焦艳艳使用麻杏甘石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50例,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炎症因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方法:将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儿均实施抗病毒、抗炎以及化痰止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麻杏甘石汤加减方剂进行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具体方法为选择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金银花、连翘等组成的麻杏甘石汤加减剂,调制成膏状,涂抹于患儿双侧肺俞穴,使用一次性定向透药仪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25分钟, 根据患儿耐受情况设定热疗温度、脉冲强度。(焦艳艳.麻杏甘石汤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3,38(08):1422-1425.)

2.细菌性肺炎:姜楠等使用加味麻杏石甘汤辅助治疗痰热壅肺型细菌性肺炎,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细胞总数、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方法:将82例痰热壅肺型细菌性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促排痰、缓解气道痉挛、扩张气道、抗炎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前述基础上联合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方药组成:麻黄3g,生石膏15g,山萸肉12g,厚朴10g,柴胡12g,杏仁10g,黄芩9g,瓜蒌9g,桔梗12g,枳壳12g,陈皮6g,生甘草6g,每日一剂,水煎服,于早晚餐后各服200mL。两组患者均治疗10天。(姜楠,耿建国.加味麻杏石甘汤辅助治疗痰热壅肺型细菌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24,46(07):15-18.)

3.儿童急性荨麻疹:陈娜运用麻杏石甘汤加味佐治风热犯表型儿童急性荨麻疹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方法:将169例符合瘾疹中风热犯表型及西医急性荨麻疹诊断标准的患儿纳入临床观察,所有患儿均给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治疗,其中78例患儿加用了中药汤剂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具体方药:麻黄、杏仁、蝉衣、炙甘草各6g,生石膏30g,葛根20g。每日一剂,浓煎50ml,每日2次,5天为1个疗程。(陈娜.麻杏石甘汤加味佐治风热犯表型儿童急性荨麻疹78例[J].浙江中医杂志,2021, 56(12):904-904.)

4.过敏性鼻炎:吴雪梅等使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方治疗风热犯鼻证过敏性鼻炎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与治疗组治疗后鼻症状、体征均较前有一定改善,且观察组优于治疗组(P <0.01);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随访半年后有效率亦优于对照组(P <0.01)。方法:将72例风热犯鼻证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7),对照组给予开瑞坦口服或加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每日1次,观察组以“麻杏石甘合辛夷汤方”为治疗药物,方药如下:生石膏10g、炙麻黄4g、杏仁9g、生甘草8g、乌梅9g、菊花30g、辛夷9g、白果7g、地肤子12g、牛蒡子12g、夜交藤15g、前胡12g、山药30g、大枣15g、胆南星4g、密蒙花9g,每日一剂,分早晚2次, 水煎服。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吴雪梅,白桦,李树斌.“肺鼻同治、祛风化痰”法治疗风热犯鼻证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8,13(12):3023-3026.)

5.小儿遗尿症:王耀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肺热郁结型小儿遗尿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优于对照组(P <0.05),且长期疗效随访显示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方法:研究纳入82例辨证属肺热郁结型遗尿症儿童,按纳入试验顺序的奇偶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药物治疗予醋酸去氨加压素口服,观察组药物予麻杏石甘汤加减,方药组成:生麻黄6g,杏仁10g,石膏15g,黄芩10g,瓜蒌皮10g,前胡10g,柴胡10g,远志10g,石菖蒲10g。服用方法:以上为颗粒剂,每剂3格,15-30ml沸水冲化后温服,饭后服。5-7岁,每日3次,一次半格;8-12岁,每日3次,一次一格;若症状改善明显,改为每日3次,一次半格。服药1周后,改生麻黄为炙麻黄。随症加减:咳甚痰多者,加海浮石、葶苈子;痰黄稠难咯者,加胆南星;口干喜饮甚者,加天花粉、知母;大便干结甚者,加生大黄;干咳少痰者,加沙参、麦冬;纳差者,加炒白术。同时两组均予以相同的基础治疗,药物疗程均为4周。(王耀.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遗尿症(肺热郁结型)的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22.)

 


Copyright © 2008-2023 ahyxh.org.cn 主办单位: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安徽省医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合肥市庐阳区三孝口街道龚湾路15号 电话:0551-62828670 邮编:230000 皖ICP备09013757号-3 皖公网安备34010302001917号 请使用最新谷歌、360、火狐等主流浏览器访问本站,不支持IE10及以下 技术支持:安徽人口健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