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2025年全国科普月活动号召,迎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提升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科学认知水平,推动早期预防与规范干预,由安徽省医学会主办,安徽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义诊及科普宣教活动,于2025年9月18日在合肥市芙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泰康之家徽园顺利举行。本次活动以“早防早治,守护认知”为主题,组织多名神经内科专家深入基层,为广大中老年居民提供科普宣讲与义诊服务,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
科学普及:强化认知,防优于治
阿尔茨海默病作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我国患者人数已超过1000万,发病年龄亦呈年轻化趋势。由于早期症状隐匿,不少患者及家属未能及时识别,错失最佳干预时机。在科普讲座环节,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首席专家汪凯主任医师系统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表现,并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延缓疾病进展的关键作用。胡盼盼主任医师则就当前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进展进行讲解,指出除常规药物治疗和认知康复外,神经调控技术如重复经颅磁刺激等已成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专业筛查:精准评估,服务暖心
义诊现场,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的尹长林主任医师、周珊珊副主任医师、闫逸冰博士等专家为居民提供一对一的专业咨询和认知功能评估。通过详细问诊和标准化筛查工具,帮助参与者识别早期认知障碍风险。周珊珊副主任医师介绍,“画钟测试”等简便筛查方法可在社区中快速推广,有助于高危人群及早发现异常,尽早就医。
互动体验:手指健脑,快乐参与
为进一步增强居民的健康自我管理意识,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健康互动环节。龚桂平、王霞、王晓霞等护理专家带领社区居民学习手指操,讲解呼吸调节技巧,现场气氛活跃。王晓霞护士长表示,日常坚持手部锻炼与呼吸训练,有助于促进手脑协调,是预防认知衰退的实用方法之一。
持续发力,共建健康安徽
本次“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义诊科普活动是安徽省医学会2025年全国科普月系列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服务基层群众健康的实际行动。活动不仅普及了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知识,也增强了居民的健康管理意识,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下一步,安徽省医学会将联合神经病学分会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和平台作用,持续加强健康科普能力建设,推动神经疾病防治知识进社区、进基层、进家庭。计划通过开展系列专题科普讲座、编写通俗科普资料、培训基层医务人员等方式,构建常态化科普宣传机制,不断提升公众对认知障碍等常见神经疾病的知晓率和防控意识,助力全省神经健康促进工作深入开展,为建设健康安徽贡献力量。